第一个思考是托盘企业和行业如何去适应供应链的创新和实践?
供应链的创新和实践,需要托盘不断流动起来。以我的观察来看,目前在中国市场,托盘的流动性并不是很好,更多的是托盘躺在仓库里,出不了仓库的门。这样的话,托盘对供应链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因此,随着供应链的发展,托盘要更多地走出仓库的库门,要走向运输,走向终端,一定要动起来。
那么,在动起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例如,我们的托盘不仅要适合于仓库,仓库也要适合于托盘;此外,托盘还要适应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对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所派生出来的各种物流环节和物流作业,托盘也要去适应。
目前大家都在努力推动托盘行业标准的建设,而在我看来,所谓“标准”不仅是托盘尺寸等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为供应链服务的托盘服务标准体系,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思考和努力去做的。
第二个思考是对托盘的市场主导,到底是谁?这也值得国内外托盘行业认真思考。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过去短缺经济的时代,主要是由生产主导,也就是托盘的生产企业来主导市场,主导整个托盘行业的发展和运行。
而在过剩经济的环境下,理论上是由市场主导,或者叫做消费者主导。要多少托盘,要多大的托盘,要什么样的托盘等等,都是由消费者主导。在当今供应链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市场主导的力量也在发生变化,个人认为是协同主导。
在目前的托盘行业,如果依然是生产企业做主导将会很难,因为生产企业承担不起供应链创新对托盘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基于供应链的大背景下,只有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做协同辅导,才是切实可行的。
以往的托盘行业会议,主要都是生产厂家参加,自唱独角戏。今天我很高兴的看到情况在变化,有很多来自托盘的需求方代表,也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企业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了。然而,在协同主导的中间,托盘领域如何开放,如何包容,如何共享,还需要我们去探索。
总的来说,以生产为主导的封闭式托盘发展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供应链的发展,不适于现代物流的发展,中国是如此,全球都是如此。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如何将我们的会议平台,打造为一个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协同的平台,一个包容的平台、开放的平台、共享的平台,这也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需要解决的一个历史命题。
第三个思考是在共享时代,在打造柔性化、个性化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过程中,托盘的运营模式如何变化?
其实,无论柔性化也好,还是定制化也好,实质就是客户对托盘的单一功能不感兴趣了。就如同客户对商用车的单一运输功能不再满足一样,他们需要的是一揽子服务,托盘、商用车等等只是一揽子服务中的一个元素而已。
这样的变化,将会促使托盘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颠覆性变化。如果企业只是将托盘当产品去卖,将会很难有理想的收益,因为提供的功能太单一。我们必须将托盘放在整套服务方案中,将其作为整个服务中的一个要素去做营销,只有这样托盘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托盘的价值才能够得到显现。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对托盘行业发展,尤其是在市场模式方面进行一些认真思考。如果只是生产托盘后直接在市场上销售,这样的市场模式未来恐怕要打一个问号。个人认为,未来将是“送产品、卖服务”的模式,目前流行的托盘租赁也只是过渡的模式。
作为托盘行业内的各位,无论是托盘的供应商,还是需求方,现在需要着手做协同的事情,大家共同来寻求一种托盘发展的市场模式。如何将托盘置身在供应链服务方案当中,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托盘的价值,这是我们未来托盘领域发展所要把握的一种方向。
